隨著本澳智能電話已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流動數據服務已成為主要的電信服務,2020年6月本地流動數據用量已達3,646 TB,過去兩年間的年增長率達28.9%。由於流動電話滲透率的提高,市民對流動電信基站的輻射安全也日漸關注,政府分別曾於2006年、2007年、2012年及2016年邀請澳門大學對本澳流動電信基站輻射的安全進行研究,過去的數次研究反映,本澳的流動電信基站輻射水平符合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的安全標準。

考慮到流動通訊技術的發展,5G網絡及其商用服務在全球範圍陸續推出,而因應本澳個別流動電信營運商已着手部署5G網絡,營運商於本澳各區設置的流動電信設備(如基站、天線等)的數目將有所增加,郵電局認為有需要再次對本澳的無線電輻射環境進行評估,因此,於2020年委託了澳門大學全資擁有的澳大創科有限公司進行澳門無線電輻射安全研究項目。

是次研究在本澳共151個公共地點進行,參考ICNIRP 2020年指引中的測量方式及非電離輻射安全標準,對本澳3G、4G及5G流動電信基站於下行通訊頻段發出的無線電輻射進行測量。

最終研究報告顯示,在選取的共151個測量點中,有88.7%(134個)測量點的無線電輻射強度僅為ICNIRP所訂定之非電離輻射安全標準限值的0.5%以內,有9.3%(14個)測量點在標準限值的0.5%-2.5%之間,1.3%(2個)測量點在標準限值的2.5%-5%之間,只有0.7%(1個)測量點的無線電輻射強度為限值的25.529%,有關結果顯示所有測量點的無線電輻射強度皆遠低於ICNIRP訂定的非電離輻射安全標準限值,反映本澳環境的整體無線電輻射強度處於低水平。

研究報告亦就2020年與2016年本澳的無線電輻射環境作出了比較,由於近年電信業的發展,4G頻譜有所擴張,以及5G網絡前期部署的開展,是次研究中測得本澳環境的整體無線電輻射強度較2016年時稍有增加,但總括來說,流動電信基站所產生的無線電輻射強度仍然處於較低水平,且所有測量點的無線電輻射強度皆符合ICNIRP的安全標準。而根據ICNIRP的指引,強度低於安全標準限值的非電離輻射並不會對公眾健康構成負面影響。